時 間: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上午9:00
地 點: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劉成文
發布人:連云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郭 鵬
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許小飛
連云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義剛
連云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朱正海
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 劉從德
連云區自貿辦黨組書記、主任 徐 瑞

劉成文: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連云區專場新聞發布會。
我們邀請連云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郭鵬介紹相關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許小飛;連云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義剛;連云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正海;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從德;連云區自貿辦黨組書記、主任徐瑞。我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本場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首先,請連云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郭鵬為大家介紹連云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郭 鵬: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連云區委、區政府,向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連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連云區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江蘇省唯一的海濱城區,行政區劃總面積797平方公里,轄9個鄉街、一個省級開發區和一個省級海濱旅游度假區,常住人口16.45萬人,戶籍人口13.48萬人。
“十四五”時期是連云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連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對連云港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19.1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322.8億元,年均增長超6%;人均GDP達到19.7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3億元、限上批零住餐貿易額528.6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萬元,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44.5、79.4、86.8、25.1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升級,經濟發展質效更優。工業經濟基礎逐漸夯實。2024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454.9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480.1億元,較2020年分別提升46.6、98.5個百分點。豐益基礎油化、氯乙酸等30余個重點工業項目投產達效。核電7、8號機組、凱實新能源電池材料、抽水蓄能電站、中復神鷹碳纖維等一批體量大、效益好的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效應凸顯。依托港口優勢,培育規上港航物流企業147家。港航服務中心、數字商務服務平臺實現常態化運營,年貿易額超200億元。連云油氣貿易中心建成投用,累計完成貿易額290億元。跨境電商產業穩步提升,“點點通”跨境公服平臺功能不斷完善,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1.75億元。海洋漁業發展特色鮮明。近海養殖布局持續優化,牡蠣養殖面積突破12萬畝,紫菜養殖規模合理控制,海參、鮑魚等高價值產品規模逐步擴大。連云漁港經濟區先后入選省級、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試點,獲批財政資金4億元。全國首艘現代化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深藍”號開赴南極作業,累計捕撈量達14.5萬噸。旅游產品業態不斷豐富。連島創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培育水上飛人、叢林冒險等文旅新業態新場景近30個,主景區二次消費收入較“十三五”增長604%。高水平舉辦連島音樂節、鐵人三項亞洲杯賽等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約605萬人次,實現文旅綜合收入81.7億元,較2019年分別提升72.9、47.4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攻堅項目建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項目建設聚力突破。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強化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實掛鉤推進機制,累計實施省、市級重點項目130個,完成投資額超800億元。積極搶抓國家“兩重”“兩新”等政策機遇,獲批債券資金項目24個,爭取各類資金14.7億元。招商引資穩步推進。堅持鏈式思維、閉環思維抓招商,精準繪制產業圖譜、招商地圖,建立共用共享連云開發區機制,成立開發園區市場化招商公司,組建招商組團,制定招商引資激勵辦法,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59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31個、過50億元項目4個。園區功能日益完善。連云開發區“公、鐵、河、海、廊”多式聯運模式逐步齊備,供熱、供水、蒸汽、道路等公共服務配套持續完善,公共管廊一期、蘇伊士工業水廠建設有序推進,園區規范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活力持續釋放。重點改革走向深入。自貿試驗區登記市場主體超1.1萬家,累計形成改革創新成果101項,6項成果在全省推廣。扎實開展區屬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科學確定主責主業,加快市場化轉型、瘦身增效,強化盈利能力考核,實體化運營能力穩步提升。營商環境向優向好。縱深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編制檢查場景692個,入企檢查頻次減少88%。大力推行“拿地即開工”、并聯審批、容缺審批、幫辦代辦等模式,著力推動審批服務“一網通辦、一次辦好”,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開放合作縱深拓展。主動保障港口發展,40萬噸級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港口年吞吐量達3.46億噸、集裝箱量達669萬標箱,整車出口突破35萬輛。中哈物流基地實現遠洋干線、深水大港互聯貫通,開行中歐班列3746列。上合物流園功能更加完善,“十四五”期間實施重點物流項目17個,投入運營海外倉6個,皮帶機廊道項目有序推進,累計完成物流量3.1億噸,實現物流主營收入209.2億元,發運中吉烏國際貨運班列2814車。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提升城市功能,城鄉面貌明顯改善。海濱特色更具魅力。西連島實現面貌煥新,小龜山微更新順利完工,羊山島景觀生態持續改善,沿海特色風貌進一步彰顯。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永久會址落戶連云新城,在海一方公園片區夜景煥然一新,海鷗廣場、酒吧街、美食水岸等一批基礎設施、商務樓宇、特色街區投入使用。城鄉功能更趨完善。建成口袋公園22個,新改建綠地141.2公頃,培育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8個、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7個。改造老舊小區80個,建設生活污水治理達標區9個,建成公共充電樁753個。深入開展道路交通、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專項整治,新建改建城區道路5條。生態環境更加靚麗。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空氣優良天數比例、PM2.5年均濃度保持省、市領先。嚴格落實“河長制”“灣長制”“管長制”,連島創成國家美麗海灣,建成污水管網66.4公里,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排淡河、燒香河等入海河流斷面水質不斷提升。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公共服務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建成中小學、幼兒園9所,新增學位約5200個,與蒼梧小學、新海實驗中學開展集團化辦學,實行小班化教學,在全市率先創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省中醫院連云港醫院正式開診,省海濱康復醫院功能日臻完善,先后獲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中國森林養生基地,一體化康養基地加速構建。民生保障兜緊兜牢。落實穩就業政策,累計舉辦招聘會278場次,提供工作崗位4.26萬余個,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健全多元幫扶機制,落實城鄉低保、殘疾人補貼、困境兒童救助、慈善幫扶等兜底措施,獲批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單位,特殊人群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治理務實有效。健全完善12345熱線快處快辦、督查檢查機制,及時準確回應群眾關切。高效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基層治理服務中心實現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營,社會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嚴厲打擊涉黑涉惡、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全市領先。
下一步,連云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保持定力、鼓足干勁、乘勢而上,全力以赴做好“十四五”收官各項工作,全面科學謀劃“十五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聚焦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充分依托“深水大港集疏運體系,工業物流用地量足價優,自貿試驗區、上合物流園等開放平臺載體,新型電力試點等清潔能源供給,配套服務價格持續壓降”等組合優勢,不斷提高產業吸引力,加快園區工業項目落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二是立足資源稟賦,加快海洋強區建設。依托獨特的基巖岸線、廣闊的沿海灘涂和近海可養殖水域,進一步統籌陸海優勢資源,全力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培育海洋漁業“增長極”、擦亮濱海旅游“金招牌”、開辟海洋科創“新天地”,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區。
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暢通內外循環。堅持在改革中激發動力、在開放中厚積活力,加強與連云港港的協同聯動,主動服務保障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發展,加快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等平臺載體建設,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四是厚植為民情懷,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扎實推進50件民生實事,實現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多措并舉打好穩就業組合拳,全面落實惠企穩崗政策,切實穩定就業形勢。持續優化教育、醫療、住房、“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務供給,保障基本民生,兜牢民生底線。
五是創新社會治理,筑牢平安穩定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抓好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金融債務等各領域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媒體朋友,回顧“十四五”,我們倍感自豪;展望“十五五”,我們信心滿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譜寫現代化國際海濱城區建設新篇章!
最后,衷心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連云發展,多宣傳連云、推介連云。同時,也真誠歡迎大家常來連云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連云的發展變化,體驗連云的風土人情。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劉成文: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記 者:我是人民網記者。“十四五”期間,連云區在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能否具體介紹一下“十四五”期間連云區重點項目的推進情況、亮點成果,同時,也對“十五五”時期的項目規劃做一個展望?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連云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義剛回答。

張義剛:感謝媒體朋友的關注和提問。近年來,連云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引領,緊盯政策窗口,主動出擊,全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積極搶抓國家“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十四五”期間共獲批國債、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24個,獲批資金14.71億元。聚焦破解“落地難”的問題,對重大項目實施“一對一”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針對規劃、土地、環評、能評等前期手續,制定重點項目要素保障責任清單,明確推進專班,強力保障要素供給。深度優化營商環境,發揮“12345熱線+營商環境”、“社情民意+營商環境”等創新機制的作用,推行“容缺受理”和“幫辦代辦”,保障中復神鷹碳纖維、凱實新能源電池、鑫齊力礦石精選、西連島綜合開發及精品酒店等項目“拿地即開工”,及時清除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堵點,確保每一個項目都高效推進、早日投產達效,切實轉化為驅動連云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和惠及人民群眾的實實在在成果。
“十四五”期間,連云區共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30個,涵蓋工業、服務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累計完成投資超過800億元,其中,85個項目已竣工投產。2025年,連云區列入市級重點項目41個,年度計劃投資177.5億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143.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1%。
連云區緊密結合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全力打造支柱產業。一是新能源產業加速突破,核電七八號機組、抽水蓄能電站、中核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持續優化了連云區能源結構。二是新材料產業壯大升級,中復神鷹碳纖維、凱實新能源電池、矽旺電子等項目,有力推動了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三是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豐益氯乙酸、脂肪酸鹽、三吉利苯二酚擴產及技改等項目,實現了油化鹽化等傳統產業鏈的延鏈強鏈。四是海洋產業聚力崛起,依托“深藍號”南極磷蝦船遠洋捕撈加工能力,加快南極磷蝦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磷蝦油和蛋白肽等高值化加工產業。五是現代服務業升級賦能,上合冷鏈物流產業園等項目顯著提升了物流樞紐功能;漁港文旅融合的西連島綜合開發、“海州灣之星”、VOCO酒店改造等一批高品質項目運營投用,進一步豐富了旅游業態。六是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化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七是民生改善持續深化,云山實驗學校、海州灣生活廣場、海鷗廣場、勝利湖體育公園等工程陸續投入使用,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增強。八是生態治理扎實推進,板橋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的有序推進,廢棄宕口生態修復等項目的竣工,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
展望“十五五”,連云區將進一步加大項目推進力度,確保核電七八號機組、中復神鷹碳纖維等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重大項目滿產達效,服務抽水蓄能電站施工建設,推進19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早日開工。依托華樂、豐益、三吉利等強優企業,推動油化鹽化、金屬材料等傳統產業智轉數改和轉型升級,同時,深化深藍漁業資源開發,加快現代服務業能級提升,并實施一批新的民生實事與生態治理工程,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記 者:我是新華網記者。項目建設是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請問連云區如何圍繞產業發展開展招商引資和服務企業工作,主要采取了哪些舉措?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連云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正海回答。

朱正海:感謝媒體關注和提問。“十四五”以來,我們始終將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抓手,錨定招大引強、聚焦延鏈補鏈、突出落地產出,精準施策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完善招商體制機制,提效招商全流程。“十四五”以來,我們始終樹牢“全區一盤棋”理念,全鏈條保障項目簽約、落地、建設各環節,推動招商引資提速提質。健全招商工作體系,出臺精準招商、機制完善等系列政策文件,推行“板塊+條線”“管行業必管發展、管發展必管招商”工作機制,形成區主要負責同志掛帥、分管負責同志牽頭,條塊縱向聯動、部門橫向貫通的招商格局,年均開展招商活動200余批次、拜訪客商近500人次。創新園區共享機制,制定共用共享連云經濟開發區暫行辦法,構建以上合物流園(連云開發區)為主體,鄉街、海濱旅游度假區(連云新城)、自貿辦共同參與的“1+10”招商格局,有效激發了各板塊招商積極性。
二是聚焦延鏈強鏈,精準發力招強引優。“十四五”以來,我們深化主導產業鏈研究、繪制產業地圖,開展“按圖索驥”式精準招商。依托核電、港口、徐圩石化基地以及益海產業群、華樂合金、南極磷蝦產業園等重點載體,明確了新能源、新材料、油化日化、特色海洋、港航貿易等5條特色產業鏈,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簽約落地。“十四五”期間,累計簽約過億元項目359個,10億元以上項目31個,成功招引并推動中核田灣海上光伏項目、國信抽水蓄能電站2個百億項目,以及中復神鷹碳纖維、凱實新能源電池2個50億項目落地建設,混紡再生面料、鋰電池負極材料、介孔絕熱材料等一批產業鏈項目紛紛簽約落戶,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三是優化企業服務,助力外向型經濟發展。“十四五”以來,我們鼓勵外商投資、穩定對外貿易發展,持續夯實外向型經濟發展根基。主動對接企業增資擴產需求,全力做大外商投資規模,協調解決要素保障問題,推動外資項目高效落地,期間累計利用外資約2.7億美元,制造業外資占比逐年穩步提升。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對接跨境電商平臺,定向解讀RCEP關稅減免、出口退稅等惠企政策,保障企業快速掌握、充分享受政策紅利,期間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130億美元,總量較“十三五”期間增長42.9%。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提升企業服務水平,為全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記 者:我是新華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請問,近年來,連云區在推進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哪些成效?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從德回答。

劉從德:感謝您的提問。“十四五”以來,我們聚焦“優近海、拓遠海、興加工、融休閑”發展思路,以培育海洋漁業新質生產力為抓手,推動海上牧場、遠洋漁業、岸上加工、漁旅融合協同發展,全力打造港產城一體化沿海現代漁業經濟區,海洋漁業已成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聚焦特色培育,產業規模跨越式增長。深耕“藍色糧倉”建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持續攀升,今年水產品總量有望突破18萬噸,較“十三五”末實現翻兩番,年均增長率超32%。近海養殖領域,鞏固紫菜、牡蠣優勢品種地位,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規模,形成“紫菜約9萬畝、牡蠣超12萬畝、海參鮑魚等海珍品1.5萬余畝”的規模化養殖格局。遠洋漁業領域,國內首艘南極磷蝦專業捕撈加工船“深藍”號常態化開展南極捕撈生產,累計捕撈磷蝦14.5萬噸,本漁季以7.1萬噸的捕撈量刷新全國單船單季紀錄。南極磷蝦產業園建設成效初顯,建成磷蝦油生產線,蛋白肽生產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有序推進。
二是聚力轉型突破,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連云漁港經濟區先后入選省級、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名錄,獲批上級資金4億元,帶動社會有效投資近20億元,進一步夯實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基礎。苗種領域,建設現代化水產苗種基地,年培育魚蝦蟹等優質苗種超2億單位、紫菜良種保障9萬畝紫菜養殖需求。深遠海養殖領域,建成車牛山島海珍品養殖基地,完成底播海參2萬畝、鮑魚0.1萬畝。海洋牧場領域,加快推進高公島漁旅綜合體項目建設。水產品加工流通領域,2025年加工干紫菜14.5億張,完成7次紫菜入場交易,成交干紫菜12.2億張,成交額6.28億元。冷鏈物流領域,云港冷鏈產業園累計投入5.69億元,建成冷庫、高標倉等設施。
三是聚合科技動能,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攻克擬穴青蟹、馬面鲀規模化苗種繁育技術,填補江蘇省相關育苗領域空白。同時,積極引進“蘇通1號”“蘇通2號”條斑紫菜、“申福1號”“閩豐2號”壇紫菜、三倍體太平洋牡蠣、綠盤鮑等10余個優良品種,大力推廣壇紫菜與條斑紫菜輪養、貝藻參立體養殖、“生態疏養”、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先進技術,推廣面積超20萬畝,帶動畝產效益提升30%以上,切實助力漁業提質增效。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持續推進海洋漁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堅持科技引領,矢志向海圖強,全力建設海上牧場,打造“藍色糧倉”,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連云力量。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記 者:我是江蘇廣電記者。連云經濟開發區作為連云區經濟發展的主陣地,請簡要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園區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哪些突破和成績?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江蘇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許小飛回答。

許小飛: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十四五”以來,江蘇連云經濟開發區始終牢記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重要使命,堅決貫徹區委、區政府“工業立區、產業強區”戰略部署,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聚焦“雙向開放”和“產業升級”雙輪驅動,推動園區在多個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系統性提升。
一、對外開放能級實現新躍升。堅決落實“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標桿和示范項目”的要求,持續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烏茲別克斯坦通用汽車零配件項目成功落戶,俄羅斯帝王蟹國際活鮮保稅集散中心建成投運,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布局6個海外倉,全省首條“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國際物流與供應鏈樞紐功能日益凸顯。目前,已初步形成“南極磷蝦、北極帝王蟹、法國小麥”等特色產品物流貿易體系,成功搭建上合組織國家經貿物流合作平臺,躋身“十四五”首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獲評國家級物流示范園區,連續六年獲評全國優秀物流園區。預計年末物流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較“十三五”末實現翻兩番。園區的樞紐建設與開放實踐受到各界高度關注,今年以來獲央視頻道7次專題報道,2次登上新聞聯播單條報道。
二、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十四五”以來,園區培育國家級5G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5家,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家,在多個細分領域形成領先優勢,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園區主導產業正從傳統的金屬材料、油化鹽化,加快向化工新材料、綠色制造、港航貿易物流三大方向轉型。預計到2025年底,園區化工新材料與綠色制造業產值將突破22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首次超過70%,這不僅僅是一個比例,更是我們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決定性一步。
三、重大項目集聚構筑新支撐。五年來,園區累計推動簽約項目141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4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全國海上裝機規模最大的中核田灣海上光伏項目、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項目等3個省級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今年以來,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1個,總投資12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園區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四、營商環境優化展現新溫度。我們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在全市省級園區中首創“優秀雇主企業”評選,建成公益性職工大食堂,系統推進企業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工人友好型園區建設。同步引入全球水務標桿企業,實現污水趨零排放;推動核電蒸汽入園,助力企業降碳增效;構建“全鏈條”綠電供應體系,賦能企業綠色轉型。園區在物流成本、要素保障、低碳發展等關鍵環節實現系統化降本增效,平臺承載力和企業競爭力實現“雙提升”。
從昔日的沿海鹽田,到今天的開放熱土、產業高地,“十四五”以來,園區走出了一條以開放為牽引、以創新為內核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狠抓項目建設、產業升級與開放合作,全力以赴打贏“十四五”收官之戰,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新實踐貢獻更堅實的園區力量!
謝謝大家。
記 者:我是連云港日報記者。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在制度創新的推動下,自貿試驗區連云區塊內貿易產業和港航服務業取得了不少突破,能否具體介紹下相關發展情況?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連云區自貿辦黨組書記、主任徐瑞回答。

徐 瑞:感謝媒體朋友的關注與提問。近年來,自貿試驗區連云區塊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同步推進產業培育與能級提升,在多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具體情況如下:
一、制度創新持續突破,實踐案例不斷涌現。始終堅持把制度創新作為自貿試驗區發展的“生命線”,圍繞改革試點任務和改革創新目標,深入企業調研交流,激發各類社會主體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創新案例”培育,五年來,累計形成創新案例101項,其中,“二手集裝箱規范化交易”獲得省級首批自貿試驗區十佳創新實踐案例;多措并舉,保障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高效運營、“一帶一路”跨境商品數據信息智能管理云平臺等多項圍繞產業經濟發展領域的創新案例獲省級推廣,為自貿領域制度創新提供了“連云經驗”。
二、貿易產業能級躍升,重點領域亮點突出。以全面加強港口合作為基礎,加快推進上合物流園與自貿試驗區物貿一體化發展,持續優化貿易結構,有效承接并轉化發展新動能,區塊貿易產業呈現“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多個細分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十四五”期間,順利開通全業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累計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1.75億元。建成運營連云油氣貿易服務中心,累計完成油品貿易額290億元,實現稅收3000余萬元,貿易體量與質量同步提升。中國物流集團“中亞小麥——東南亞植物油”海鐵聯運業務成功落地,自今年6月首列發運以來,哈麥過境業務已順利發運10列、共計1240標箱,累計實現1.7萬噸哈麥“絲滑過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安全合作搭建了高效通道,注入了新動能。
三、港航服務數字化升級,平臺生態加速完善。聚焦港航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搭建數字平臺、打造功能中心、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港航服務向“高效化、智能化、一體化”轉型。近年來,不斷完善“點點通”跨境電商大數據平臺、連云油氣貿易監管平臺、自貿試驗區港航貿易一站式服務平臺等功能,建成集技術研發、應用示范、人才培養于一體的連云數字創新發展基地,截至目前,入駐基地“點點通”跨境公服平臺企業223家,油氣貿易平臺企業381家,港航一站式服務平臺企業101家,實現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貿易便利化、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下一步,將圍繞連云區特色產業發展,整合區內閑置辦公、倉儲、住宅等資源,優化企業服務工具箱,融合陽光國際辦公用房、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倉儲、海濱療養院醫療、5A級景區旅游等特色資源,引入更多社會力量,提升港航服務效率與透明度,逐步培育形成完整的港航服務及貿易產業生態圈。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劉成文:謝謝郭區長,也謝謝其他五位發布人。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以和連云區相關部門聯系進行深入采訪。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我們下次再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李帥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