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黃荊
□王昂
縱貫蘇北魯南的家鄉(xiāng)的馬陵山上長滿各種植物,黃荊是其中的一種。
以前我不太喜歡這種植物,每次上馬陵山,山坡上、溝壑邊,到處都能見到這種植物的身影,大的、小的,一簇簇、一蓬蓬,枝條散漫,一副無拘無束的樣子,翻山越嶺,爬溝過塹,總有它碰頭卡臉、礙事絆腳。后來在山下文友的花園里見到一些用這種植物制作的盆景,但見其中幾棵虬根蒼老,部分枝干已腐朽、布滿孔洞,可樹皮仍活著,盤曲的枝條上點綴著幾片手掌狀的新綠,面對眼前這富有強烈對比意味的生命畫面時,我禁不住心里一顫,原來盆景還可以這樣美!一問,才知這種植物叫黃荊。從此對黃荊另眼相看。
黃荊,山里人習(xí)慣稱其為荊條、荊疙瘩等,是馬鞭草科一種極普通的多年生灌木。雖然它和大多數(shù)植物一樣喜歡潮濕、肥沃的土壤,卻具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無論在干旱的山坡上,還是山石的縫隙中,只要給予一點空間,都擋不住它生存的腳步。
初春時節(jié),別的樹苗、灌木還在酣睡,黃荊便急不可待地破芽了,五角形的葉片如一面面綠旗般在春風(fēng)中獵獵招展,青翠的枝葉柔嫩得能被掐出水來。蒼茫山野上,舉著一樹嫩葉的黃荊,有的偎依路旁,憨態(tài)可掬;有的盤根錯節(jié),懸崖倒掛,凌空欲飛;有的搖曳于片石旁,像風(fēng)姿綽約的仙子。
夏日,黃荊越發(fā)綠得濃郁,在這片綠中,一串串米粒大小藍紫色的花朵不聲不響地綻滿枝頭,那是黃荊簇生的花兒。漫山遍野的黃荊花遠看成穗狀,近看花穗上卻是對生的一簇一簇的小花朵,淡藍淺紫,裊裊娜娜,像展翅的蝴蝶。山風(fēng)將淡淡的藥香從黃荊花蓬間掠走,肆無忌憚地將香氣彌散在山間,引得蜜蜂、蝴蝶在花叢間起舞。
夏末秋初,黃荊枝頭掛滿一串串胡椒似的籽粒。秋色越來越深,黃荊籽也由軟變硬,由暗綠變?yōu)楹诤郑土炼枬M,像顆顆小藥丸,風(fēng)一吹,便撲簌簌地落下來。一些籽粒被鳥兒啄去,但大多數(shù)藏在草叢里、石頭縫中,第二年被春雨一潤,又生發(fā)出一個個黃荊的幼芽來。
伏秋連旱,山上的一些小樹、野草快干枯成焦黃的植物標(biāo)本了,黃荊卻不死,用指甲刮破枝干的表皮,依然呈現(xiàn)出生命的淺綠。冬天里冰天雪地,一些嬌弱的樹木常被凍死,而黃荊一點也不怕,無論裹了多厚的冰雪,來年春天照樣蔥蘢。
黃荊潑辣卻不張揚,長得也不粗壯,即便是多年生長,依然看不出有做棟梁之材的潛質(zhì),有俗語說黃荊“千年鋸不得板,萬年架不得橋”,意思是說黃荊即便是生長一千年依然很細小,不能被鋸來當(dāng)木板,生長一萬年也不能被用來當(dāng)橋梁,因此在有些人眼里黃荊的價值不高,只是一種當(dāng)柴火燒的料。其實再貧賤的植物,也有它的可用之處,雖然黃荊不能長成參天大樹,但也絕非只能當(dāng)柴火。
據(jù)山里老人講,在昔日沒有蚊香的年代,人們常弄來一堆黃荊葉子點燃,散發(fā)著淡淡藥草香味的黃荊煙霧在院中慢慢升騰,蚊蠅常被熏得四處逃竄。生活經(jīng)驗豐富的老人,喜歡采摘成熟的黃荊籽,曬干后填充枕頭,據(jù)說黃荊籽有助于睡眠。在貧瘠的歲月,人們常把黃荊籽采來,用手反復(fù)搓揉,去掉外皮,倒進鐵鍋來回翻炒,炒熟后,抓一把塞進嘴里,就一口涼水,雖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實實在在填充了饑餓的肚子。此外,黃荊還具有醫(yī)用功能,根、莖、葉、花、果皆可入藥,止咳平喘、理氣止痛……內(nèi)服、外用,各有使命。
因黃荊具有韌性、不易折斷,山里人常把它作為扁擔(dān)、牛棍用。那暗灰的荊枝,鄉(xiāng)人們也會收割回來插籬笆、編筐簍,荊條筐被用來裝東西很是結(jié)實耐用。更令孩子們談之色變的是小時候大人們常把它作為“家法”使用。“黃荊條下出好人”,據(jù)說蘇軾、蘇轍當(dāng)年就曾被母親程夫人用黃荊條教訓(xùn)過,《史記》中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背上插的可能也是黃荊條吧?有些孩子不聽話或在外面闖禍、學(xué)習(xí)不努力時,父母就會扯起一根黃荊條抽打孩子。別看黃荊條細小,抽打在細皮嫩肉的小娃兒身上著實讓人長記性。穿越幾千年時空的黃荊,變成約束、鞭策孩子成長的物件,雖然留給肉體的是疼痛,但荊條的背后卻是一種溫暖,飽含濃濃的希望。
以前只曉得、多關(guān)注黃荊露出地面的部分,欣賞了文友的盆景。聽了山里老人的介紹后,才知黃荊的根部等更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一年又一年地砍去黃荊的枝條,第二年,新的枝條又從老根上茁壯地長出來。山風(fēng)摧折,山雨洗禮,山火肆虐,山石擠壓,砍枝留下的刀痕,開土留下的鋤傷,歷盡磨難,黃荊仍以頑強的生命力深扎大地,僅憑殘軀一樣生發(fā)出蓬勃的綠葉、小花,尤其是匍匐在山石泥土里的根莖逐漸修煉成千奇百怪的形狀,成為做盆景、修根雕的絕好素材。
寵不驚,辱不惱,不拒貧瘠,不慕富有,千百年來,黃荊就這樣不動聲色地棲息在蘇北魯南的山水間,默默散發(fā)著樸素的香氣,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山里人。今天的山里人更充分挖掘黃荊資源優(yōu)勢,有的利用黃荊好種易活、皮實耐挫的特點,大量繁育花苗,制作盆景,創(chuàng)富增收,有的采收黃荊籽加工制作成保健枕、保健茶,使黃荊變“黃金”……
我家陽臺上書桌前的花盆里也栽種了一棵馬陵山文友贈送的小黃荊樹,每當(dāng)看到它古樸而蔥郁的身形,我都似乎感到它在告訴我,生活的道路上,不管多么艱難,都要做一個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強者,不因環(huán)境的惡劣和自己的卑微而放棄成長的價值……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