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涂麗麗 通訊員 戚穎)為深入踐行國家“新方案”“新課標”的教育理念,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全面推進“1+3”高品質課堂建設的校本化實施與區域創新,打造小學教育品牌,2025年10月23日,連云港市小學“1+3”高品質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暨小學名校長發展第四共同體活動在解放路小學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以“智能賦能-課堂轉型-育人創新”為核心導向,聚焦人工智能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示了解放路小學在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品質育人模式方面的前沿探索與階段性成果。海州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李浩,海州區委教育工委委員侯作山,連云港市教研室副主任馬建明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市小學名校長第四發展共同體成員以及全市小學各學科教研員、青年骨干教師300余人齊聚現場,共同探討高品質育人方式教學變革。本次活動由省“蘇教名家”培養對象、省特級教師、三級教授、市小學名校長第四發展共同體主持人、連云港市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華雪珍主持。

開幕啟新:童樂之光映照未來
活動在歌曲《浮光森林》中溫情啟幕。伴隨著流動的光影與充滿生命力的旋律,孩子們以靈動的舞姿和清澈的歌聲,生動詮釋了解放路小學“自由舒展、快樂成長”的育人追求,展現出童年生命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連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馬建明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解放路小學的教改探索。他指出,學校歷經二十余年持續深耕,完成了從“整合教學”到“項目導學”再到“樂智慧融”的階梯式發展,在推動教學方式轉型與人工智能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期待學校繼續發揮示范作用,為推進區域教育創新貢獻智慧力量。
理念引領:智能賦能構建課堂新生態

華雪珍書記結合解放路小學二十年聚焦“童樂課堂”教學改革的三個階段探索歷程,向與會者闡述解放路小學立足童樂成長需求,朝向未來人才培養,從主題整合教學到項目導學課程育人,再到初步建構“樂智慧融”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的教學新形態,深化全面推進課程育人、綜合育人的階段性實踐探索,逐步達成師生“樂智慧融”新教學的學科素養、智能素養雙維目標。

江蘇省教學名師、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張巖從實踐層面系統闡述了童樂課堂教學創新路徑探索,呈現了解放路小學在人工智能環境下從理念到行動,從課程教學到課堂形態的實踐框架,整合技術資源,多維融入,全面推進教學范式與育人方式變革,致力于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適應未來、創造未來的“AI時代快樂探索者”。
課堂實踐:技術賦能教學深度變革

本次活動四個分會場,不同學科八節觀摩課同步開放,全景式呈現了解放路小學基于童樂教育理念的“樂智慧融”教學新形態的階段性創新探索成果,各學科教師立足學科本質,智慧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精準推送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多個具有推廣價值的教學范例,生動詮釋了智能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專業賦能:智慧課堂贏得廣泛贊譽

各學科教研員對八節展示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解放路小學的課堂實現了從理念到實踐的深度轉化。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課堂實踐讓智能技術從工具應用轉變為深度參與教學過程的認知伙伴,有效提升了教學的針對性、交互性與成長性,展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
校際結盟:引領區域攜手共進高品質教學改革之路

市小學名校長發展共同體主持人華書記在分會場,結合本次活動主題,以解放路小學教學改革發展為案例,分析了學校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難點與痛點,闡明解決辦學問題的相關策略。同時對校長共同體建設的下階段工作做了具體部署,鼓勵校長們繼續提升辦學理念,主動增強課程領導力,基于校情,更好帶領各校團隊,深層體悟智能時代賦予教學改革的有利契機,以課程教學文化建設為核心任務,激活學校發展的內驅力,加快學校新時期轉型進程,逐步形成學校自己的辦學主張與教學特色。
?
本次教學改革現場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解放路小學在“樂智慧融”教學探索上的階段成果,更為全市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啟示。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以“輕負高質、五育并舉”為根本遵循,持續推進“1+3”高品質課堂建設,在智能時代的教育征程中不斷探索,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技術賦能下享受學習的快樂,收獲成長的精彩,為連云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智慧。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