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晨)弘揚傳統文化,再現海島風華。10月10日,譽滿全國的“紅韻旗袍”百名佳麗齊聚“黃海明珠”秦山島,以獨特的魅力讓海島古韻綻放光華。
在海州灣的浩渺煙波里,秦山島宛如一顆遺落人間的明珠,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傳說。秦始皇“鞭石成橋”的豪情、“徐福東渡”的神秘遠航,都為這座海島蒙上了一層傳奇的面紗。“秦東門”遺址歷經風雨,見證著歲月的更迭;“李斯碑”雖已難尋真跡,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印記;“將軍石”威嚴聳立,仿佛訴說著往昔的金戈鐵馬;“望海亭”中,海風掠過陣陣清涼,遠處的漁船似樹葉漂蕩,與灑滿陽光的海面構成一幅靈動的水墨畫,讓人沉醉在這無垠的海景之中;“徐福井”的甘泉映襯著古船的帆影,三千童男女的妙齡身姿仿佛時隱時現;“棋子灣”的浪濤聲,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謠,吟唱著海島的前世今生……
當雙節的喜慶氛圍尚彌漫在這座傳奇的海島之上,譽滿全國的“紅韻旗袍”百名佳麗踏浪而來。她們身著華美的服飾,以曼妙的身姿和優雅的儀表,在秦山島的每一處景點都留下了動人的倩影。

圖為在秦山島入口處廣場展演羽毛扇秀《東方紅的故事》
一支東方紅,唱暖了我心窩;強大的新中國,故事有好多。一把把靈動的羽毛扇宛如精靈,每一次開合,每一次揮舞,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才藝雙馨的“紅韻人”將情感與藝術完美融合,靈動的羽毛扇在東方紅的旋律中飛舞,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啟迪,讓人心潮起伏、熱血澎湃。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此為《詩經·小雅》里的著名詩句,將戎馬之士對故鄉和戀人的思念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廣場上紅韻女子的優美曲線和漢服的古典韻味,無不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圖為在秦山島“徐福東渡”廣場上展星演響扇秀《五紅旗》
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征,是五千年華夏不落的星辰。在旗袍佳麗們的響扇和絲巾里,有海島的千年古韻;有港城的發展軌跡;有脫貧山村的麥浪;有沿海高鐵飛躍時驚起的鷗群;有華夏兒女抗擊金融危機的脊梁!五星紅旗,你將中華民族的心連在一起,你讓全世界中國人揚眉吐氣!在場的觀眾中有人振臂高呼:祖國萬歲!

千古畫卷徽州美,水墨畫韻令人醉;琴棋書畫中華粹,魂牽夢繞家鄉味。悠揚的旋律中,旗袍佳麗們手持荷花傘如同荷塘中盛開的蓮花,在海風中搖曳生姿,為這神秘的海島增色添彩。

圖為“紅韻旗袍”創始人兼總編導王秀紅女士獨立創編的斗笠秀《踏古》,作品以“斗牛士”的形象設計,充分彰顯出華夏女性特有的曼妙身姿和精神風貌,仿佛再現當年“徐福東渡”的壯觀場景和三千童男女不畏艱險東渡扶桑的無畏氣概。

青黛旗袍和宮廷扇如蝴蝶般純潔,佳麗們在“徐福東渡”的大船上翩翩起舞。宮廷扇秀《梨花頌》與海島古韻和自然風光相得益彰,將傳統文化的韻味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充滿神奇色彩的“神路”上,佳麗們一襲青衣,兩袖月光,手持宮廷扇,蓮步輕移,踏著丁香一樣的詩愁,攜著月光一樣輕柔的夢,悠然而來,翩翩而去,讓人浮想聯翩……
“秦東門”下、“李斯碑”旁、“望海亭”中、“媽祖廟”前、“將軍石”下、“徐福井”邊、“授珠臺”旁、“棋子灣”畔,海風吹拂著旗袍的裙擺和衣袂嘩嘩作響,仿佛是對海島古韻和傳統文化的深情守望。所到之處,紛紛駐足的游人目光被這傳統文化與海島風情的奇妙交融所吸引,手中的手機、相機不停閃爍,爭相抓拍這美好而又獨特的瞬間。這一刻,秦山島不僅僅是港城的文旅勝地,更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舞臺,每一處景點、每一寸土地都流淌著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動人旋律。
此次海島之行,恰如時光隧道里的一場夢,夢里有千年的傳說,有當代的風華,有山海的壯闊,有國粹旗袍的雅韻。當滿船佳麗帶著不舍離島時,大海的波濤聲中,仿佛還留有傳統文化的余韻,“神路”的礫石上,似乎還印著佳麗們的足跡。
海島藏古韻,紅韻續新篇。百名佳麗把“紅韻情”留在了山海間,也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