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余臺(個)優秀舞臺藝術作品,1000余件美術、書法篆刻和攝影作品,174個群眾文藝作品……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將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慶市和四川省舉辦,旨在集中展現我國文藝新高度、新氣象及文藝工作者新作為、新風貌,辦成一場“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10月15日人民日報)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重點體現人民性、思想性、精品性、聯歡性,中國藝術節搭建屬于人民大眾的文藝“大舞臺”,匯聚各藝術門類、內容多元時尚的優秀成果,唱響“好聲音”、引領“新風尚”,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磅礴力量。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時代以來,從頂層設計到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創新,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一系列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精品力作。京劇《齊白石》、雜技劇《先聲》、舞蹈詩劇《蜀道》、歌曲《世界贈予我的》,等等,聚焦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變化,以豐富的藝術形式和飽滿的精神內涵,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時代中國文藝百花園氣象萬千,展現出昂揚自信的時代風貌,奏響民族復興的時代強音。
把握時代主題,以有深度、接地氣的文化創造攀登文藝高峰,提升價值引導力,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反映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彩調劇《新劉三姐》;反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話劇《塞罕長歌》;反映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賡續紅色血脈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歌劇《紅船》;反映英模人物精神品質的河北梆子《李保國》……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從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感悟時代激情,從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和人民群眾火熱生活中挖掘題材,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文藝佳作不斷涌現,碩果累累。
堅守人民立場,以有溫度、冒熱氣的優秀作品踐行文藝初心,激發文化凝聚力,守正創新、大有作為。新國風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賦予傳統藝術、歷史傳說以嶄新的視聽感受;國家話劇院話劇《蘇堤春曉》,各地觀眾千里共賞;中央民族樂團聯合抖音直播發起“DOU有國樂”計劃,百余名藝術家入駐開播……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德尚藝、守正創新,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踐行藝術為民,繁榮文藝事業,推動新時代中國文藝事業攀登新的高峰、煥發璀璨光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新出彩、破壁出圈,展現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精神風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群眾文藝團隊遍地開花、不斷壯大,“家門口”的演出讓人喜聞樂見;各地“村晚”有聲有色,群眾文藝接地氣、冒熱氣;科技賦能文藝創新,大量優秀作品有意思又有意義啟智潤心……為時代鑄魂,為人民放歌,文藝“大舞臺”永遠為人民綻放。(高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