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張開虎 徐才芳) 10月4日,中秋佳節,室外北風呼呼,天空不時飄起毛毛細雨。東海縣曲陽鄉興西村27歲的小伙子劉斐卻走出室外,冒雨騎車趕往縣城,特地買了4盒月餅和一些水果。“有棗泥、五仁、板栗的,媽媽最喜歡吃五仁味。”談起月餅的種類,劉斐笑呵呵地說,“回來一趟不容易,要好好陪母親和孩子過個中秋節。”
2011年,初中畢業的劉斐便萌發自己創業的夢想。當年暑期,他就跟隨遠在馬達加斯加收購水晶原料的父親第一次踏出了國門。“語言不通,飲食又不習慣,交通也不發達,社會秩序很不穩定。”對于初到異國創業,劉斐不得不克服種種困難。2個月后,劉斐帶著從市場上收購的8噸多水晶原料回到了家鄉。“那一次,還可以,掙了5萬多。”對首次創業“收獲”,劉斐點點了頭。自此,為了提升家庭的生活質量,劉斐和父親及弟弟每年都會踏出國門兩次,遠到萬里之外的異國,當起了一名“淘晶者”。“很多傳統節日的時候,我們父子都沒辦法回來,只能在異國過。”
去年12月15日,劉斐忙著為女兒過一周歲生日時,客戶來電需要購買一批紫發晶。“因為量大,我不得不去。”看著妻女失落的眼神,“放心,我一個月后就回來,陪你們過春節。”殊不知,到了馬達加斯加后,市場上紫水晶原料非常稀缺,為了湊齊客戶所需,劉斐整整呆了9個月。“春節那幾天,看著家里忙著貼對聯,掛燈籠,心里特別不是個滋味。”
隨著中秋臨近,劉斐便早早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寧可不掙錢,也要回家陪家人過節。”9月17日,劉斐花了4850元購買了返鄉機票,從馬達加斯加輾轉毛里求斯,到了上海,連夜乘車到了家鄉。“還是家里好,月是故鄉圓!”次日凌晨2點,劉斐終于躺在家里的床上,美美地地睡了一覺。
“女兒都會喊爸爸了,母親的頭發也有點白了。”談起時隔9個月沒見的親人,劉斐的眼角頓時濕潤起來。“小時候,一到中秋,我們一家人總是歡聚在一起過節。白天打撲克聊天有說有笑,晚上吃月餅賞月其樂融融。”談起中秋的記憶,劉斐說,“不僅因為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更因為團圓是中秋亙古不變的主題,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為找到兒時的記憶,劉斐特地冒著雨趕到縣城,給女兒選購一身新衣服,為母親買來了她特愛吃的五仁月餅。“今天中午,我親自下廚房,炒幾個菜,陪母親喝點酒;晚上,哪里也不去,好好呆在家里,陪親人們賞月,聊聊家長里短。”
中秋月圓更盼人團圓。“遺憾的是,父親和弟弟沒能趕回來一起過中秋,等我回去時,我一定帶幾盒月餅給他們嘗嘗,讓他們再找回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