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文 呂靜媛)你或許用過掃地機器人、見過送餐機器人,但你體驗過能完成精密外科手術的機器人嗎?近日,在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體驗現場,眾多市民得以近距離接觸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親身感受這項顛覆外科手術格局的“黑科技”魅力。
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筆者來到手術機器人控制臺前。這臺高度約1.5米的設備,配備著高清顯示屏與操作手柄,初看之下宛如一臺充滿未來感的游戲機。當雙眼貼近目鏡的瞬間,被放大10倍的腹腔模型內部結構清晰呈現,細節一覽無余。
“這便是機器人的3D高清視野,相當于給醫生裝上了‘透視眼’。”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包增濤一邊講解,一邊示意筆者握住操作手柄。筆者手指輕輕移動,機械臂隨即做出同步反應,屏幕中,微型機械手在模擬組織上精準“游走”,動作靈活流暢。最令人驚嘆的是,機械臂能完成540度旋轉,即便在模型內狹窄的“解剖空間”里,也能進退自如,這一操作精度,早已突破人類手腕的極限。
“機器人是強大的工具,但手術的核心始終是‘人’。”包增濤指著控制臺強調,手術過程中,醫生將手指伸入操作桿,通過操控系統向機械臂發出移動、抓持等指令,每一個動作都由醫生精準把控,確保手術安全與精準。據了解,自今年4月醫院機器人手術中心正式啟用以來,已成功開展百余例手術,覆蓋泌尿外科、婦科、胃腸外科等多個臨床領域,為患者帶來了更優質的診療選擇。
體驗現場,筆者見到了此前接受達芬奇機器人腸癌手術的林女士。她挽起衣角,展示著腹部并不明顯的瘢痕,愈合情況良好。“術后第三天我就能下床走路了,現在身體狀態跟正常人沒兩樣!”林女士的話語中滿是欣慰,笑容里透著對醫療技術與醫護人員的感激。
“我們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合作成立手術中心,核心目標就是把頂尖醫療技術帶到老百姓家門口,讓本地患者不用奔波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診療服務。”包增濤介紹,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目前醫院還推出“百例減免惠民生”舉措,將為100名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單例2萬元的手術耗材費用減免,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第35批援桑給巴爾醫療隊的一員,即將啟程的包增濤還有著更深遠的愿景:“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先進的微創腔鏡技術運用在受援地,積極協助受援醫院提升醫療水平,努力為當地培養一批掌握微創技術的醫療骨干,讓這項技術真正在桑給巴爾扎根結果,更好地造福當地患者。”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