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晨晨 司偉 孫巖) 朝陽初升,贛榆區海頭鎮的蝦塘水波蕩漾,增氧機歡快地翻涌著朵朵浪花。供電員工胡順龍和仲崇燚背著工具包,深一腳淺一腳地穿梭在整齊排列的蝦塘間,他們的身影,成了這個國慶假期里,蝦農們眼中最安心的風景。
“匡大哥,您家這月的能效等級還是良好,設備用能曲線特別平穩,沒出現波動。” 胡順龍蹲在蝦塘邊的配電箱旁,手里拿著能效賬單,一邊跟養殖戶匡海濤說著,一邊用筆仔細記錄著近期電氣改造的細節。匡海濤笑著說:“多虧你們節假日還來檢查,這套電氣化設備真是我們的定心丸!以前燒煤鍋爐,整天提心吊膽,現在手機一點就能調控水溫,蝦苗成活率提高了三成呢。”
?不遠處,熱鬧的景象傳來。幾名工人正忙著收網捕蝦,漁網緩緩收起,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南美對蝦在網中跳躍,陽光下,它們的外殼泛著鮮亮的光澤,映得養殖戶們的笑臉格外燦爛。胡順龍介紹:“國慶期間,我們專門成立了保電專班,24 小時待命,不管是設備故障還是用電問題,隨叫隨到。看到鄉親們能有好收成,我們心里都開心。”
湛藍的蝦塘里,增氧機劃出圈圈漣漪。在這片“藍色糧倉”里,綠色電能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的養殖方式,而像胡順龍、仲崇燚這樣的電力人,用假期里的堅守,用一次次細致的檢查、耐心的服務,為蝦農們的豐收保駕護航,讓這個國慶假期的豐收季,更添了幾分溫暖與動人。
據悉,傳統水產養殖在低溫季節多采用小型燃煤鍋爐保溫,存在效率低、污染大、安全隱患多等問題。贛榆區供電公司積極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打造的水源熱泵恒溫養殖項目,在經濟性、可靠性和環保效益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已累計推廣電氣化養殖36戶,年可替代電量約1555萬千瓦時,節約燃煤4665噸。這一組組數據背后,是電力人服務民生的初心,更是他們用行動書寫暖心,讓豐收的喜悅,在綠色電能的助力下,傳遍了海頭鎮的每一片蝦塘。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