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鄭欣)“以前總覺得法律條文是冰冷的,直到看見法官在調解室里讓兩個怒氣沖沖的鄰居握手言和,‘司法溫度’這四個字就具象化了。”近日,在贛榆區人民法院實習的法學專業大三學生小劉在實習筆記寫下這樣的感悟。今年夏天,贛榆區人民法院出臺《實習工作十一條規范》,以“全鏈條、嚴紀律、明責任、暖服務”為切口,健全實習生管理流程,避免實習“放養”和權責模糊,推動法院工作與青年人才成長深度融合。
實習報到首日,小劉和其他實習生便經歷了特殊的“實習禮”——法院政治部和督察室舉辦的實習生警示教育專題活動。會后,實習生們紛紛表示:“這些案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未來可能面臨的誘惑。”
“以前實習生常因權限不清耽誤工作,現在從申請到入職到結束,每個環節都有明確規定。”負責實習工作的法院政治部工作人員翻開《實習工作十一條規范》,展示“實習流程圖”:實習申請材料清單、審核節點、反饋時限一目了然,就像給實習生活裝上了導航。
此外,按“實習規范”要求,該院對所有的實習生開展保密、紀律等“底線教育”,明確保密安全紀律、庭審紀律、“三個規定”等紀律規范,禁止實習生單獨接觸蓋章、調查、執行等敏感工作,建立實習違規“批評教育——終止實習——通報學校”三級懲戒機制。
在民一庭實習的小張第一次獨立整理卷宗時,承辦法官特意在卷宗里夾張便簽:“第5頁證據目錄順序需調整,注意原件與復印件區分標注……”從庭審記錄完整度到卷宗裝訂規范,都細致地記錄在每周的《實習成長卡》上,一方面幫助實習生快速掌握工作技巧,另一方面切實提高他們的司法實踐能力。
實習過程中,還有一些細節讓實習生小王留下深刻印象——隨同法官外出工作回來,食堂還有熱乎乎的飯菜等著他們。“上周我隨法官去村里調解土地糾紛,回來都過飯點了,本來想著點個外賣湊合一下,結果食堂特意為我們留了飯菜。”作為異地實習生,這樣的細節讓他倍感溫暖。
?近3年來,贛榆區人民法院共接收實習生97名,其中有1名實習生畢業后加入法院隊伍。如今,贛榆區人民法院的實習生管理規范已形成一套可復制的經驗,在每位實習生心中播下法治信仰的種子。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