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彭先進 段慧明 司偉)10月17日降雨后,港城大地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晴好天氣。金黃的稻浪起伏,成熟的玉米大豆亟待歸倉,一場與天爭時的秋糧搶收搶烘戰正在全市上下迅速打響。
■搶收一線
大豆玉米進度超六成
農機晝夜搶收戰天時
“趁著雨歇,得趕緊搶收!”在泥濘的田埂上,東海縣桃林鎮大豆玉米種植大戶彭支松渾身沾滿泥點,通過斷斷續續幾天的搶收,近千畝的大豆玉米終于大頭落地。陰雨間歇,收割機在田間轟鳴作響,成為這個秋天最動人的樂章。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1日,全市71萬余畝玉米已收獲53.7萬畝,進度超七成;16萬余畝大豆已收獲11.2萬畝,進度超六成。大豆玉米成為當前秋收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面對持續陰雨給收割帶來的嚴峻挑戰,全市迅速行動。市委、市政府專題部署“三秋”生產,5個市級技術服務指導組深入一線,指導各地抓住每一個雨停間隙集中搶收。全市10萬余臺套農機裝備全線投入,其中1.3萬余臺收割機、1600余臺烘干機晝夜不停,與時間賽跑。
“從預報來看,25日還會有一次降水過程,眼下各地要利用當前的晴好天氣搶收大豆玉米,力爭在25日前全部完成收割。”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日,灌南縣田樓鎮西盤村糧食烘干點正在烘干稻谷。連日來,灌南縣向社會公布的52家烘干點設備開足馬力,晝夜為村民提供糧食烘干服務,保障秋糧顆粒歸倉。(記者 樊曉姝 通訊員 王華 攝影報道)
■烘干保衛戰
烘干點全天候運轉
科技護航顆粒歸倉
“今年玉米含水量高達30%-40%,是往年的1.5倍以上,不立即烘干就會霉變。”在東海縣石湖糧庫,6臺生物質循環式烘干塔正全力運轉,糧庫主任桑亞東介紹,他們從9月30日就啟動了烘干設備。
雙店糧庫內,連續式烘干塔爐火正旺,副總經理謝印玉表示:“每日烘干量約200噸,設備全速運轉,盡全力將農戶損失降到最低。”
面對嚴峻形勢,東海縣112處糧食烘干點全部開啟24小時作業模式。縣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沈軍介紹,以前內部使用的烘干設備也對外承接業務,每天烘干糧食2萬-10萬噸。
為讓農戶“找得到、用得上”烘干服務,市農業農村局全面排查并公布了317家糧食烘干點信息,組建23個農機應急服務隊、35個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織密糧食安全防護網。
■播種希望
水稻開鐮麥播在即
農技專家田頭支招
在贛榆區城頭鎮中青墩村的稻田里,數臺聯合收割機轟鳴作響,有序穿梭。農機手們熟練地操作機械,所過之處,一排排金黃的稻穗被整齊地卷入機器,頃刻間,飽滿的稻粒便從卸糧口噴涌而出,直接裝車,空氣中彌漫著新稻的清香。種植戶王濟坦望著開始收割的水稻,既欣慰又著急:“稻子長勢不錯,但地太濕,播麥種要推遲了。”
持續降雨讓田間土壤含水量較常年顯著增加,秋收進度推遲導致茬口銜接緊張。市農作物技術指導站站長胡曙鋆站在田埂上,抓起一把濕土分析:“持續降雨給適時播種帶來困難,但也有效補充了土壤底墑。老話說‘麥種泥窩窩,來年吃饃饃’,充足的底墑往往是豐收的好兆頭。”
“雖然今年小麥播種較常年有所推遲,但只要適度增加播量,抓好播種環節的質量提升,晚播小麥同樣可以獲得好收成。”胡曙鋆建議,對土壤濕度過大特別是水稻茬口的田塊,要掌握“播期服從墑情”的原則,當前首先要通過開挖深溝來降漬散墑,創造適宜的稻茬麥播種墑情條件,避免爛耕爛種造成缺苗斷壟和僵苗不發。
在這片被秋雨浸潤的土地上,收割機的轟鳴與烘干塔的運轉共同奏響著保衛豐收的樂章。農人們堅韌的努力與科學的應對,正為來年夏糧豐收播下新的希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