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敏)在市區鹽河街,一場以“為熱愛買單、為體驗停留”為核心的悅己消費熱潮正悄然興起。從藝術畫廊的沉浸式體驗,到手工飾品店的私人定制,再到身心療愈與陪伴服務的走紅,年輕人用新的消費選擇,勾勒出屬于自己的悅己生活圖景。
在顏料與香氛間
遇見松弛的自己

鹽河街的一間不規則畫廊里,每天都在上演著“藝術療愈”。在這里參加成人零基礎油畫體驗課的上班族小林說:“不用追求專業,用繪畫來換兩小時的快樂,很值。”這份松弛感的背后,是畫廊主理人丁卯對藝術的細膩洞察。作為土木專業出身的“跨界玩家”,丁卯常年往返于北京,回到連云港后,她發現很多成年人對繪畫充滿渴望,卻總被“沒基礎”“沒時間”勸退。于是,她推出成人油畫體驗課,避開枯燥的素描,從明快色彩的印象派入門,將課程時長控制在1小時內,讓學員能快速完成作品、收獲成就感。如今,畫廊的核心客群集中在25至48歲的上班族,有人從體驗課沉淀下來系統學習,有人即便不握畫筆,也會每周來參與沙龍,在藝術氛圍里卸下職場的疲憊。
除了繪畫,畫廊的“氣味生活方式和存在展”更將悅己體驗拉滿。戴上耳機,白噪音低吟耳畔,墻上的攝影作品將雪山草甸的遼闊鋪展眼前,隨手拿起香氛瓶,就能聞到以旅行為靈感的味道,訪客還可以為自己喜歡的氣味投票。讓本地年輕人既能觸摸“家鄉的文化溫度”,又能獲得新鮮感官愉悅。不少年輕人專程來打卡,拍張和香氛裝置的合照,就是單純想記錄今天的快樂。
“我們畫廊計劃走進社區,征集退休阿姨的剪紙、小朋友的涂鴉,把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創作’搬進展廳。”丁卯介紹,“人們在體驗里找到了自己,就像一位學員,通過8節課為自家寵物畫了一幅油畫,照片會褪色,但自己畫的畫每次看都能想起和寵物相處的細節。”有外地游客把這里當作連云港之行的“最后一站”,來這里聞聞香、看看畫,帶個藝術家原創小擺件回家,旅程才算完整。
在一針一線里
打造專屬的“心頭好”

?
鹽河街手工飾品店成了年輕人悅己消費的另一處“據點”。老板周熙媛的指尖纏著絲線,正為一條項鏈繩收尾,桌面上的粉晶小臉譜、手工葫蘆擺件,每一件都帶著“手作的溫度”,沒有一件重樣。“昨天有個姑娘專程過來,就為了定制一條和她吊墜配的項鏈繩”,周熙媛的話里,滿是對年輕人“為喜歡買單”的感慨。
在這里,消費的核心是“專屬感”。小到幾十元的朱砂掛飾,大到上千元的水晶擺件,都能根據顧客需求調整。有人自帶文玩珠子來編繩,有人指定用真絲流蘇做包掛。
周熙媛接觸手工飾品十余年,開店三四年間,明顯感受到年輕人消費態度的變化:以前顧客更在意“性價比”,現在更看重“合心意”。有人為了配一條裙子,專門來做同色系手鏈;有人把寵物毛發編進繩里,做成獨一無二的紀念款。還有位顧客為了在生日當天拿到定制車掛,提前一周來溝通細節。談話時,為公司尋找沙龍活動的顧女士來咨詢,顧女士說:“公司里的女性成員比較多,沙龍活動教大家編繩、做手工,大家都比較享受動手做東西的過程。”
“現在的年輕人不缺買飾品的錢,缺的是‘被偏愛’的感覺。”周熙媛捻著手中的真絲線說。那些經她手的繩結與擺件,藏著顧客的心意與她的溫度。
在運動與鏡頭前
安放疲憊的身心


當暮色漸濃,鹽河街的瑜伽普拉提工作室里,就成了很多人“治愈自己”的地方,這里的學員覆蓋全年齡段,從學生、寶媽到退休老人,堅持最久的是一位72歲的阿姨,她練了一年半,從最初肢體僵硬到如今能輕松完成坐姿體前屈,運動為她的退休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工作室的課程表貼合不同人群需求,午間的“音樂流瑜伽”方便上班族利用休息時間充電,晚間的普拉提是下班后放松的選擇。陳女士說:“下班后,每晚的練習已成為她釋放壓力、調節身心的固定儀式。”
更難得的是,工作室沒有“推銷式”的浮躁。“如果學員想辦月卡,我們會先建議她團一節體驗課。”教練周碩講道,“哪怕最后不報課也沒關系,先感受運動是否適合自己。”為了讓試課者沒有負擔,工作室還準備了備用瑜伽服。這種“不急于求成”的態度,反而留住了更多追求長期價值的顧客,有人在這里練了3年,從新手變成老學員;有人因共同的愛好結識,成了生活里的朋友。國慶期間,會員們還自發編排了《我愛我的祖國》舞蹈,醫生、教師等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們聚在一起排練,運動空間成了“有溫度的社交場”,這份“歸屬感”,比任何課程都更動人。
而在畫廊等適合拍照的打卡地,全職陪拍李女士的身影時常出現。她正在陪顧客拍照,談及陪拍行業的興起,她說:“現在很多人出去玩喜歡拍美美的照片,特別是很多女性,但身邊的人很難拍出讓她們滿意的照片,情侶之間也很少有人能耐心拍幾個小時,陪拍市場正好滿足了女性對出片的需求。”拍照時,她會像朋友一樣和顧客聊天,提供情緒價值,“顧客得到滿意的照片,我們也獲得相應報酬”。這種既能滿足拍照需求,又能獲得情感陪伴的服務,成為年輕人悅己消費的新選擇。
從顏料香里的松弛,到針線間的專屬,再到運動與鏡頭下的陪伴,鹽河街的悅己消費熱,早不是“花錢買快樂”這么簡單。它更像年輕人對生活節奏的自主掌控,不再被“性價比”的標尺框住,也不被旁人的眼光左右,只愿為心頭的喜歡多停片刻,為真實的自我多投份心意。本文配圖為資料圖片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