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瑩 周靜 袁曉)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濃度降至34.0微克/立方米。
空氣優良率達81.8%,絕對值及改善幅度分別位于全省第二、第一。?
今年上半年,我市12條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較2020年下降3.1%。
春季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海水面積占比達100%,為沿海三市最優。
1456個行政村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報范圍,治理管控率達62%。
青山,聳立于藍天下;碧水,流淌在城市中。如今的港城大地,處處是綠樹蔥蘢、鳥鳴婉轉,一幅青山碧水生機圖躍然在港城大地。
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濃度3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絕對值及改善幅度排名分別位于全省第五、第二,其中絕對值排名創“十四五”以來同期最優;空氣優良率81.8%,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絕對值及改善幅度排名分別位于全省第二、第一。
“十四五”以來,港城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凝聚起生態環境保護強大合力,寫就新時代連云港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生動實踐。
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十一”國慶節,前來港城游玩的游客隨手一拍就能得到“美顏藍”“漫畫云”。
“十四五”以來,我市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尤其是港城空氣治理成效明顯,不斷刷新有記錄以來的“藍天奇跡”。
這種“藍天奇跡”背后是我市圍繞“盯大戶、查高值、控源頭、降揚塵、強執法、促整改、抓聯動”治氣方針發揮效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每日分析研判形勢,全力開展污染應對,持續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今年我市完成治氣減排工程93個、完成率58.1%;并開展空氣質量提升行動,組織VOCs走航車對國控點周邊的加油站、工業園區和4個化工園區全覆蓋走航,及時溯源排查移交處置,切實壓降臭氧濃度,上半年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2天。
與此同時,我市還狠抓關鍵性變量,嚴密落實春節煙花爆竹禁放規定,抓實秸稈露天焚燒管控,發現處置零星火點92個,并全部及時處置。穩步推進水泥、燃煤鍋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在這些舉措下,在城區,公交車沒有“黑尾巴”,新能源汽車加速奔跑;在農村,無數的家庭告別散煤取暖,采用更清潔的取暖方式;在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讓燃煤電廠更加清潔……
河湖面貌持續提升。我市圍繞不達標國省考斷面,編制“一斷面一策”;印發實施《連云港市2025年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方案》,明確壓減直播稻種植面積、實施灌溉定額供水、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等15條工作措施,嚴防汛期水質大幅下滑;以12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6個近三年汛期單月水質降至Ⅴ類及以下國考斷面為重點,組織開展汛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幫扶指導。排查入河排污口4444個,納入整治3429個,整治完成率79.91%;完成管網建設、雨污分流等源頭治理工程77個。
這一項項舉措讓碧水繞城正在變為常態。與此同時,我市大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完成入海河流總氮治理337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率63%,12條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同比2020年下降3.1%;春季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海水面積占比為100%,同比上升5.1個百分點,為沿海三市最優。
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家園更加健康美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升城鄉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能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讓農村面源污染得到遏制。
如今,港城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筑牢城市生態安全屏障

秋日的月牙島,蘆葦蕩中,新的候鳥從北方飛來,即將前往南方過冬。
曾經月牙島是一片燃煤電廠粉煤灰堆放處。經生態治理后形成濕地公園,擁有蘆葦濕地、鏡湖三島等生態景觀,2023年建成連云港首個AI生物多樣性觀測站,記錄到小天鵝、花臉鴨等20余種遷徙水鳥。更為重要的是,如今月牙島不僅有了生態風景,還變為港城旅游熱門地點。
月牙島之變不僅長出了風景,還“種”出了當地百姓的好日子。
月牙島的蛻變并非孤例。從石梁河水庫的生態治理到東海羽山的地質環境修復,我市以一系列扎實的工程,由點及面地縫合著曾經的生態傷疤,持續筑牢全域的生態安全屏障。
“十四五”期間,在連云港,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重塑,港城人為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
——我市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序推動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
——構建監測網絡,今年啟動云臺山、臨洪河口2個省級監測站點建設,推動各縣區或重點地區多樣性觀測站建設;在月牙島建成我市AI識別鳥類觀測站,已捕捉并識別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
——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嚴格查處各類違法違規開發建設活動,從嚴做好生態管控空間項目準入管理,確保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今年已召開論證會議7次,服務項目12個。
——以小流域和小區域為單元,開展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1個,2個有序推進;持續推進云臺山“生態島”試驗區14項工程項目建設;助力提升生態修復,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十四五”期間,我市在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同時,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
——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市開展執法檢查1724家次,人均執法52.38次,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29件,罰款379.18萬元,運用環保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5件(其中查封2件、移送行政拘留3件),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7件,有力打擊了一批環境違法行為。
——常態化開展“送法進企入園”、重點排污單位環境守法幫扶等活動,覆蓋企業3800余人次。執法方式不斷優化,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667次,占比44.93%,辦理相關案件6起,占案件總數的28.57%,動態調整253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126家企業納入“綜合查一次”豁免清單,實施差異化管理。
答好發展和生態雙選題

?
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外有一大片濕地,魚兒在其中悠閑游弋,白鷺等水鳥在此停歇捕食。這片濕地是徐圩新區為實現石化園區工業廢水生態化排放建設的生態安全緩沖區,通過建設達標尾水凈化工程,讓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達標排放的尾水經管道流經穩定塘、曝氣塘等載體,并通過潛流出水進入多級多槽表流濕地,在植物、微生物及基質的聯合作用下實現來水深度凈化,保證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十四五”期間,港城各地的“綠水青山”正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含綠量”與發展“含金量”同頻共振,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強音。
——全市生態環境部門與縣區(板塊)就環境質量改善、項目環評等工作常態化開展會商,把困難“想在先”,把工作“做在前”。
——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圍繞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實施柔性執法、強化要素保障、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四個方面共提出11條務實舉措,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不見面、不對應、網上辦”等相關制度,有效提升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今年全市625個重點項目中,已完成環評審批449個,完成率達71.8%。完成連云港內河港總體規劃等4個規劃環評審查,序時完成各項審批任務。
——更新升級輕罰、免罰清單,全市清單由11項增擴至24項事項,實施審慎包容監管,今年以來,依法依規給予從輕或不予處罰案件13件,涉及金額318萬元。開展排污總量指標儲備庫建設,今年以來,全市入庫項目19個,出庫194筆,保障一批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與此同時,我市將山水林田湖草化作綠色產業源頭活水,催生出生態農業、文旅康養等新業態,不斷解鎖高質量發展新密碼。
美麗鄉村生態治理的觸角深入廣袤鄉野,釋放“越保護越增值”的澎湃動能。如今,黑林、朝陽、黃窩等地依托綠水青山已經長出了百姓富裕生活幸福果、好風景。
森林如畫里,山晚望晴空。站在新的起點,連云港這座“山海之城”將繼續執生態之筆,飽蘸創新與實干之墨,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康莊大道上奮力前行,讓“山海連云港”的綠色名片更加璀璨,讓這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歷久彌新,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連云港智慧和力量。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