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婷婷 葛云路)前不久,市“山海甄選·連天下”農業大集在蒼梧綠園開集。現場130個展位依次排開,60余家鎮村集體、強村公司、個體農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商戶參與,熟悉的煙火氣與熱鬧的吆喝聲交織,吸引眾多市民。
這是我市以黨建為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創新打造“山海甄選”品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常態化舉辦“山海甄選·連天下”農業大集,19場大集累計銷售額超1300余萬元,以“組織帶動、干部帶頭、黨員帶領”模式持續釋放助農效應。
黨建搭臺
家門口大集讓農產品走出鄉村
“您看這蒲草,都是咱本地田間種的,從采摘、晾曬到編織,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全是老手藝!”在市“山海甄選·連天下”農業大集房山蒲編展臺前,鎮級強村公司總經理陳文孝手持蒲編寵物窩,向圍觀市民生動講述著非遺傳承的故事,展臺前熱鬧的詢價聲、贊嘆聲不絕于耳。
截至目前,農業大集活動覆蓋全市56個鄉鎮(街道),聯動強村公司、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創新推出“東西合作特產區”“‘一帶一路’好物展”,各縣區結合實際打造“家門口大集直通車”“以書換蔬”等特色形式,讓更多優質產品走出鄉村、走進城市。
為讓“助農富農”落到實處,組織部門牽頭協調農業農村、商務、供銷社等10余個部門,匯集6大類300余種農特產及贛榆貝雕、灌南剪紙等非遺產品,形成專有貨盤,建立滯銷農產品綠色通道,優先為農戶免費提供攤位和帶貨服務,讓組織力量延伸到產銷各環節。
渠道破局
直播基地+供應鏈激活增收引擎
渠道通暢才能銷售“長紅”。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我市成立山海甄選供應鏈管理公司,引入專業團隊指導,建成集直播、檢測、孵化于一體的5000平方米直播基地,發出《“e企助農山海共富”行動倡議書》,通過“干部代言+網紅助力+全媒體矩陣”,推動商旅文體多業態消費融合。
依托“黨組織+供應鏈公司+直播基地”模式,我市構建起扎實的電商生態。“家人們看過來,這是粉水晶手鏈,直徑1厘米左右,水潤光滑、顏色漂亮,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在直播基地內,東海縣曲陽鎮興西村黨總支書記趙中剛正熱情講解,身后的電子屏上訂單數不斷跳動。
此前,18名網絡達人參與線上大集啟動儀式,僅兩天便成交8萬單,銷售額突破350萬元。同步開展的村干部直播特訓營,著力培養出一支像趙中剛這樣“能帶貨、促共富”的骨干隊伍,讓“指尖經濟”成為農民增收新引擎。
品牌“出圈”
科技賦能讓好產品“賣得久”
品牌樹得好,還要能抓住機遇、借勢“出圈”。為讓品牌發展更具“科技含量”,我市圍繞農業大集“信息流、質量流、人才流”三大環節,系統疏通堵點,實現全鏈條提質增效。
“掃這個碼,就能看到這箱草莓從種植到采摘的全流程!”在農業大集,工作人員正向市民演示。市民李女士掃碼后,手機屏幕立即顯示出草莓種植基地的實時監控畫面和農事記錄,她滿意地點點頭:“有了這個‘身份證’,買著更放心了。”
我市建立產品質量全流程追溯系統,推動快檢站點功能升級,筑牢“山海甄選”品質根基。用好電商人才政策,建立常態化達人合作機制,10余名頭部達人每月開展專場帶貨。強化系統思維,協調推進資源整合、物流倉儲、黨建宣傳等環節,形成“直播帶貨—物流配送—政策服務”的閉環生態,讓農產品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到“賣得久”。
如今,“周六趕大集”已成為港城市民的新風尚。“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補齊冷鏈物流等短板,讓‘山海甄選’成為推動城鄉共富的持久動力,讓農民的好收成真正轉化為好收入。”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