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將科技平臺建設作為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工程。花果山科創走廊作為我市集成整合優勢資源、促進區域科技創新主體高效協同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科創平臺的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培育和打造新質生產力,在全市科技產業融合上“挑大梁”。未來,花果山科創走廊將進一步聚力產業鏈和科技鏈深度對接融合,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加快高質量“后發先至”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完善頂層設計,優化科技創新“新布局”
一是調整發展空間結構。按照“全域統籌、多點聯動、產創融合、高端集聚”要求,優化調整空間布局,強化區域產業的核心引領和輻射作用,打造創新載體互動互聯、功能定位合理清晰、資源配置精準高效的現代化科創走廊,進一步推進區域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科教核心。積極培育藍綠核心,以雙核為引領,強力聯動發展。依托科技創業城、“九校一所”、國家大學科技園、大數據中心等科創空間,構建研發和技術服務策源地,鏈接國內外優質科創資源,打造協同創新會客廳,為連云港產業集群升級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大力培育藍綠核心,聚焦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技術服務等產業,加快技術、人才、創新平臺等高端創新資源要素集聚。三是立足稟賦錯位發展。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和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核心區科技創新帶動拓展區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熱帶雨林”式產業鏈生態系統,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大力實施園區產業集聚升級改造,加快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產業轉型集聚發展,打造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以核心區、拓展區輻射帶動連云港市全域發展,發揮核心區科技創新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帶動全域經濟發展,重點推動全市省級以上園區創新發展。
打牢產業基礎,聚焦科技創新“主陣地”
一是做大做強主導優勢產業。以推動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為核心、以建設“中華藥港”為基礎、以打造“中華材料港”為契機等,著力解決化工產業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藥產品、努力實現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技術創新能力。二是加快發展新興成長型產業。搶抓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機遇,全力打造陸海風電、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為一體的重要能源基地;依托716研究所、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等重大平臺,加強國產化替代、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打造高端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三是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提高細胞與基因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突破智能仿生材料產業急需的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助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創造全新的智能經濟。四是全面提升科創服務業。以滿足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完善研發服務體系,優化配套服務布局,全力壯大科技服務業效能,為推動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統籌協同,激發科技創新“高活力”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學家團隊等創新研發機構,高標準建設以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為代表的地方科創平臺,著力提升科技源頭新能力,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二是梯次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聚焦科創重點領域,打造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隊,強化科技型企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提升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水平。充分調動連云港高校院所在科技創新上的能動性和創造力,發揮特色優勢學科作用,引導和支持高校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科研團隊,提升本地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產出質量和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推動高校融入科創走廊建設。四是打造科創人才集匯高地。全方位提升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完善花果山英才“雙創計劃”“海燕計劃”等,健全人才“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近悅遠來的特色科創人才港。完善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大力培育科創產業人才。
堅持開放融合,構建科技創新“新格局”
一是推動打造“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強支點。以共建“一帶一路”為抓手,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才交流、技術合作和產能協作,充分發揮連云港新亞歐陸海聯運樞紐的作用和優勢,引導科技創新“走出去”,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高地。二是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網絡。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框架,加強與上海、南京等地區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鏈接,深化無錫連云港南北結對幫扶合作,推動生命大健康、裝備制造、海洋經濟等重點創新領域的產業互補,推動在制度創新、改革開放、產業培育等方面聯動創新、協同發展。三是加快推進市域創新創業協同。不斷優化全市園區空間布局和產業定位,促進縣區創新板塊與花果山科創走廊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功能輻射,支持各縣區板塊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統籌布局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激發改革活力,強化創新驅動,推動s產業協同、錯位競爭,打造區域創新聯合體。
本文系2024年度連云港市科技計劃項目(軟科學研究)“花果山科創走廊建設監測評估研究”(RK240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市情研究室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