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河海大學舉行。活動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治水故事與一項項舉世矚目的水利成就,全景式展現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治水智慧與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為當代青年樹立起躬身篤行、實干報國的鮮明導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這堂別開生面的“大思政課”,以水為脈,以史為鑒,將厚重的歷史積淀與鮮活的時代實踐熔鑄一爐,為青年如何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命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與有力的引導。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上好“關鍵課程”,引導廣大青年感悟時代大邏輯、大學問、大道理,把青春熱血鐫刻在祖國山河上正當其時。
當河海大學校長鄭金海喊出“我飲河海一滴水,我獻祖國一生情”的誓言,激起全場數千師生的共鳴時,我們看到了一種價值選擇的磅礴力量。這種選擇也體現在齊義泉教授團隊面對海洋觀測數據從無到有的困境時,秉持“國家需要,比一切都重要”的信念,研發出能以毫米級分辨率掃描海底地貌的自主水下機器人。將個人志向錨定在國家戰略的航向上,找準并標定值得奉獻的方向與目標,青春將在以個體的涓滴之力匯入強國復興磅礴偉業的過程中熠熠生輝。
面對依賴國外核心分析軟件的“卡脖子”困境,河海大學科研人員日夜攻關,打造屬于中國的Autobank系列專業軟件,應用于白鶴灘、溪洛渡等重大工程,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朱非林教授團隊研發智能在線搭建平臺,將全國任意流域水工程群調度模型的搭建時間從“幾天”壓縮到“幾十分鐘”,為江河安瀾裝上“智慧指揮官”。這堂課用生動案例引領青年用科技創新的銳意與攻堅克難的勇毅描繪青春底色,為國家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從南水北調工程中世界最大的13級泵站群實現長江水40多米的高度跨越,惠及億萬北方群眾,到節水灌溉技術在全國超十分之一的水稻種植區推廣應用,增產節支超百億元;從深耕水工程聯合調度技術數十年,為防洪減災提供科技支撐,到研發微波降雨監測技術為大江大河裝上“千里眼”“順風耳”,青年的奮斗足跡詮釋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將喚起廣大青年扎根實踐、服務人民,讓青春在解決現實問題、滿足人民需求中出彩。
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非灌滿一桶水。當青年學子們聆聽三峽工程如何成為長江“定海神針”,感受白鶴灘水電站在“地球褶皺”里“繡花”的工科浪漫,見證“巨型海上漂不倒翁”抵御17級臺風的奇跡時,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以“感召”與“共鳴”,讓青春敘事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激勵著更多“后浪”循前輩足跡,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揮灑汗水、建功立業。
江河不舍晝夜,青春奮斗不息。以水為媒的“關鍵課程”,將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與強國之行緊密相連,指引著當代青年以“一滴水”的純粹與執著,匯聚成服務國家、奉獻人民的“一生情”,在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中,續寫無愧于時代與人民的嶄新山河篇章。(鐘宇)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