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滿中秋,家國同慶,團圓是不變的主題,文旅是流動的風景。在連云港漁灣景區,雙節期間每晚一場以“山水為幕、文化為魂”的“中秋火鍋團圓宴”夜間文旅活動,讓游客在賞景、品俗、相聚中感受雙節的獨特韻味,也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其鮮活實踐被央視《新聞直播間》、江蘇衛視荔枝新聞、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連云港發布、連云港電視臺、蒼梧晚報等媒體聚焦報道,成為國慶中秋雙節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




不同于單一的“賞景式”出游,漁灣的國慶中秋夜,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體驗巧妙融合,讓“團圓”二字更具文化內涵。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化身“嫦娥”“玉兔”,與游客互動合影,喚醒大眾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神魚化龍》激光秀將“魚躍龍門 神魚化龍”神話故事搬上了崖壁,《鳳起漁灣》水幕舞以水霧為紙、光影為筆,演繹傳統故事,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文化底蘊;非遺打鐵花這項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亮相,不僅展現了民間匠人的匠心堅守,更讓游客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磅礴魅力——當1600℃的鐵水化作漫天星辰,當游客們自發響起掌聲,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刻被悄然拉近。




文旅發展,既要“有看點”,更要“有溫度”。漁灣景區始終把游客需求放在首位,以精細化服務守護雙節團圓時刻。針對夜間出游的老人、兒童等群體,景區增設無障礙通道、母嬰室,配備應急藥品;考慮到家庭出游的需求,推出親子互動游戲、宮調樂坊歌舞雜技演藝等項目,讓孩子在玩樂中了解中秋習俗;為避免游客因客流集中影響體驗,景區科學規劃游覽路線,安排志愿者全程引導,確保游玩秩序井然。這些細微之處的考量,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國慶中秋團圓的溫暖。
?
雙節漁灣夜的熱鬧,不僅是文旅市場復蘇的縮影,更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近年來,連云港市文旅集團不斷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將其與文旅產業結合,既讓大眾在節日出游中獲得精神滋養,也讓傳統文化找到了傳承發展的新載體。漁灣的實踐證明,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文化+旅游”,而是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核,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讓文旅活動既有“顏值”,更有“內涵”;既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又能拉動景區文旅消費。
今天已是雙節第六天,中秋逢國慶,雙節假期雖短,但文旅融合的探索永無止境。漁灣景區以國慶中秋雙節為契機,搭建起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橋梁,讓團圓有溫度、讓文旅有深度。未來,連云港市文旅集團各景區景點將繼續立足文旅資源特色,創新文旅產品與優質服務,讓傳統節日成為傳承文化、凝聚人心、拉動發展的重要紐帶,讓文旅融合之路走得更穩、更遠,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貢獻更多力量。(通訊員:宋歌)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