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兵 通訊員 萬駿) 第六屆連云港技能狀元大賽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中。賽場上,23名參與砌筑工比賽的選手,正在挑戰在3小時內將一堆棱角分明的標準磚精準組合成一面帶有“2025”字樣的清水墻。這不僅是一場體力的持久戰,更是對“毫厘必爭”匠心的極限考驗。
“我們要用塞尺去測磚縫,必須連1毫米都塞不進去,才算達標。”砌筑工項目裁判長尹浩介紹。評分涵蓋尺寸、水平、垂直度、平整度、細部處理、安全規范等多項指標,全面考驗選手的綜合能力。
尹浩是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曾參與省級技能大賽。他提到,本次大賽所有項目的規則和技術文件,都對標世界技能大賽和全國技能大賽的標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允許市內高校、職業(技工)院校的在籍學生參賽,為年輕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平臺。
什么是砌筑工?尹浩給出專業解釋:砌筑工是使用手工工具或機械,利用砂漿等黏合材料,按設計規范將磚、石、砌塊砌成各種形狀砌體的建筑施工人員。
作為首批比賽項目之一,砌筑工項目賽場氣氛緊張激烈,23名參賽選手按順序分為三輪,每輪參賽選手同臺比拼技能。比賽中,選手需根據圖紙完成測量放線、切割、砌筑、勾縫、清潔等一系列操作。墻體為清水墻,砌筑以全順磚為主,講究錯縫搭接、橫平豎直、砂漿飽滿。這不僅考驗手上功夫,更體現選手的專注力、耐心和追求極致的精神。
“第一輪6名選手水平很高,光看砌筑的方正度就很出色。”尹浩說。但除了外觀,還要用專業儀器檢測尺寸、平整度等細節,每一項都有嚴格標準。
第一輪選手的作品,真正的較量在專業儀器下展開:激光水平儀投射出筆直的光束,檢測著垂直與平整;鋼卷尺反復丈量,確保每個“2025”的筆畫精準復刻圖紙。毫厘之差,便是分數懸殊。
除了實操,砌筑工還需掌握理論知識。尹浩介紹,本校參賽選手來自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除了建筑CAD、工程測量等課程,也要學習施工設計軟件。他強調,安全知識同樣重要,護目鏡、防切手套、工裝,一樣都不能少。
尹浩坦言,行業正面臨轉型。傳統砌筑雖不可替代,但智能建造已是大勢所趨,例如混凝土3D打印機器人等技術正在改變建筑業面貌。“建筑消防技術領域人才稀缺,就業前景廣闊。”同時,他呼吁社會更加重視技能人才,“在國外,砌筑工很受尊重。我們也應為本土工匠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讓匠心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石。”
對于技能提升,尹浩建議選手注重日常訓練,熟能生巧。“合理使用工具也很關鍵。有些選手自帶的小工具既實用又有創意,幫助他們在比賽中提高精度和速度。”他還提到,學生畢業時通常持有高級技工證和畢業證,“雙證在手,就業更有保障。部分學生還會繼續提升學歷,為未來拓寬道路。”
技能狀元大賽不僅激勵廣大勞動者和青年學習技能、不斷成長,也推動企業和院校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大賽也在全社會倡導尊重勞動、尊重技能的良好風尚,為有潛力的年輕人提供公平競爭的舞臺,幫助他們脫穎而出。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