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翔 馮同旺
水晶是東海縣呈給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張閃亮名片,東海縣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數代人的辛勤耕耘,將一塊塊天然的“石頭”雕琢成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共同富裕的美麗印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動水晶產業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是東海人必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輝煌成就:從“資源洼地”到“產業高地”的精彩蝶變
首先是不斷壯大的產業規模,集群效應越來越突出。目前,東海已形成集原石采購、水晶加工、產品設計、市場銷售、旅游文化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水晶產業鏈。東海水晶城以上游帶動下游的發展模式,不僅匯聚了來自巴西、烏拉圭、馬達加斯加等世界各地的水晶原石,還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從業者來此創業,形成了“買全球、賣全球”的宏大格局和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年成交量突破百億元。其次是不斷提升的品牌價值伴隨文化底蘊越來越豐厚。“東海水晶”的品牌影響力通過舉辦多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日益提升,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已經注冊為國家級地理標志證也為“東海水晶”戴上了“倍增器”。水晶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涌現出一大批包括雕刻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美學結晶的水晶藝術品,實現了從單一的工藝品、飾品向蘊藏“故事”和“情結”的作品轉化。再次是不斷加強的產業創新力證明發展前景越來越顯著。東海水晶產業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謀求轉型升級。除由人工雕刻到3D建模、CNC精雕外,還引進了不少國內領先的生產設備。電子商務直播、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風生水起,打破了區域局限,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現實挑戰: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自我革命”
首先是原創設計能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比較厲害。當前,東海水晶的產品依然是以中低端和模仿借鑒為主,缺少獨具特點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精品。“家家擺攤、戶戶加工”的現狀使得產品出現大面積同質化競爭,且易陷入低價的“內卷”,企業的利潤率也愈加狹小。其次是缺乏高端人才的儲備,創新驅動后勁不足。由于縣域城市等級偏低和地處蘇北經濟相對薄弱區域,東海很難招攬到優秀的設計人才和電商人才。本土人才培養體系的不健全也制約著產業往價值鏈高端行走。第三是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正在顯現,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正在趨緊。伴隨著本地水晶資源日漸枯竭,原材料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加之目前的保供體系還未健全,供應鏈存在著較大風險,面臨較大的外部環境挑戰。
路徑選擇:譜寫東海“晶”彩未來的戰略舉措
首先是堅持“以特取勝、以質取勝”的新路,推動水晶產業優質發展。強化創新引領,打造產業“核心引擎”。可通過搭建公共平臺,聯合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建“東海水晶產業創新研究院”,主攻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的研發及運用;鼓勵原創設計,鼓勵設計師將中國傳統美學、西游文化、東海地方特色等與水晶題材相結合。通過設立水晶創意設計基金或舉辦高規格設計大賽等方式,打造IP屬性鮮明的創意產品。其次是打造東海水晶產業“智力高地”,實施人才戰略。落實精準引才方針,制定針對水晶產業急需人才的專項引進政策。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機制吸引國內外大師、設計師來東海設立工作室。第三是堅持系統育才策略,培養“水晶工匠”和“直播達人”。實施提升經營者現代企業管理能力和企業家培訓計劃。為了更好地發揮產業“內生動力”優勢,可推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一方面要加大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企業技術開發、品牌建設、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的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快速高效的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嚴厲懲治侵權仿冒行為,保障創新者權益。
作者單位:中共東海縣委黨校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
